close


先來碎碎唸:
其實有些東西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, 往往看來稀鬆平常, 從沒想過要留下紀錄, 像是阿婆的咁仔店, 當時還不出名的海資冰或是每天窗外的景色, 直到有一天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或是改變了, 才會感到若有所失, 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,  卻總是讓人懷念, 因此對於這個我曾經失去的嗜好 "咖啡", 我留下了今天的紀錄.



咖啡~ 我回來了, 這次我要烘了你:

話說小布幾年前是很愛喝咖啡的, 而且還給他有點小挑剔, 可是研究所畢業後一個人在外生活就漸漸改變了, 原因是一個人作咖啡喝到最後總是會喝過量, 再加上貨源補充不易所以就漸漸的少喝了, 直到最近換工作後, 假日幾乎都會回家, 喝咖啡聊是非的時間也稍多了一些, 咖啡喝多了人也恍惚了起來, 最後在不肖友人的唆使下竟也踏上了烘豆的不歸路, 每週都給它烘個幾十公克, 大約就是讓我喝一週的分量, 自己烘豆自己喝應該也算是自作自受的一種吧!?




首先要烘豆當然要準備豆子囉, 今天的主角名字叫"肯亞".





接下來是配角, 由人稱"Micro-500"的小烤箱擔任, 另外附帶跑龍套的"攪拌棒"一枚~
(廢話~ 不過就是把豆子放進烤箱鋪平, 電源打開而已)





記得烘烤時要留個細縫, 讓空氣稍稍對流一下.





過幾分鐘就變成這樣了, 可以看出靠近內側的部份比較快變色, 這時攪拌棒就派上用場囉, 記得要每隔幾分鐘就攪伴一下.





過了大約二十分鐘後就完成了, 下面就是主角受盡"煎熬"後的模樣, 是不是很感人啊??




後記:
短短的描述, 加上烘豆時來不及拍照, 所以有幾點要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.
1. 為什麼把烤箱叫做"Micro-500", 因為有台小有名氣的烘豆機叫做"Mini-500", 又剛好這台烤箱價值五百元, 無論是體積或價錢都相差甚遠, 所以就戲稱它為"Micro-500"囉.
2. 烤箱側面鑽了一個孔, 插入一支最高溫度為250度C的溫度計作為控制溫度參考之用, 以"肯亞"豆來說, 適合的溫度大約在180度C上下, 烘豆過程中要依據溫度高低來開關電源, 當然~ 咖啡豆是天然的東西, 所需要的溫度與時間會因為豆種的不同而有所差別, 甚至每批或多或少都有差異, 所以本文內的時間與溫度僅供參考.
3. 豆子烘好之後還要經過一個降溫的過程, 我是使用不鏽鋼的篩子(或著應該說是濾網), 將豆子到入後使用風扇吹, 此時可以噴一些水幫助降溫, 同時攪拌一下豆子, 讓溫度均勻的下降, 也讓豆子表面的薄膜脫落, 薄膜就會被風吹開.



結語:

烘豆這事已經作了幾個月了, 一開始當然會有失敗的經驗, 但是在烘了三四次之後就可以漸漸抓到要領, 到目前為止我對於烘豆的結果感到相當滿意, 當然烘豆還有其他的方法, 例如使用滾筒烘焙也是我一直想嚐試看看的, 但是以一台廉價的烤箱就可以把咖啡豆烘焙到有一定的水準, 還可以依照個人喜好作一些調整, 也實在是沒啥好讓人挑剔的, 至少可以讓我喝到新鮮的咖啡豆, 您說是吧!?



預告:

為了讓"拖稿"合理化, 所以本次預告從缺.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nautiluschen 的頭像
nautiluschen

小布無糖咖啡館

nautilus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